乳腺癌|“全球第一大癌症”没那么可怕,苏教授喊你做筛查!
时间:2021-02-26  浏览量:2876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

 

数据显示,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人数达 226 万,首次超过肺癌(221 万),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消息一出,引发了民众阵阵恐慌,因为中国是乳腺癌大国!

 

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多达42万人(占到了全球近1/5),因乳腺癌而导致的死亡病例达12万人!

 

究竟,在“全球第一大癌症”背后,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我国现阶段的乳腺癌防治趋势如何,关于乳腺癌筛查又该怎么做?

 

新年伊始,我们有请苏逢锡教授为大家详细解答!

 



苏逢锡
苏逢锡诊所/专科门诊部创始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很遗憾
 乳腺癌目前还没法有效地预防!

 

都说未雨绸缪、未病先防,但是很遗憾,“乳腺癌是无法有效预防的”。

 

至少从目前来看,苏教授告诉我们,“它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你很难提前断言谁一定会得这个病,谁又一定不会得这个病。”多数人都是直到确诊,才去反思为什么中招的会是自己。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乳腺癌呢?研究表明,与之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等。

 

为了便于理解,苏教授将它们归类为“无法控制的因素”和“能控制的因素”。

 

无法控制的因素,是指与生俱来的,我们几乎不能改变的因素。

 

比如年龄,癌症的发病率往往是随年龄而上升,不同癌种有不同的高发年龄段,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集中在45~55岁。

 

比如种族,过往研究显示白种人的乳腺癌发病水平最高,黑种人次之,黄种人的亚裔人群最低。

 

比如遗传,携带了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人,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数倍至数十倍。

 

比如家族和个人疾病史,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2位近亲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者;或个人得过乳腺相关疾病,如病理证实的乳腺

导管上皮或小叶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小叶原位癌等,那么自身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高。

 

再比如接受过放射,无论是儿童时期的放疗病史还是成年后的大量电离辐射,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概率。

 

此外,苏教授还着重强调和解释了性别和雌激素暴露史。

 

为什么说性别是乳腺癌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呢?因为99%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女性!在美国,平均每8个女性之中,就有一名乳腺癌患者。中国的比例虽然没这么高,但“每10个里面,就有一个——”记者心头一惊,然而苏教授顿了顿,微笑着解释道:“就有一个会认识乳腺癌患者,不信,你可以问问你的10个女性亲朋好友,她们身边肯定会有乳腺癌患者。”

 

雌激素暴露史是怎么回事呢?多数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雌激素,所以女性一生中受雌激素影响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行经史(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和生育史,直接受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控制,影响人体的雌激素暴露水平,因此是乳腺癌的风险因子。

 

能控制的因素,是指后天的,我们可以自我控制与改变的因素。

 

其中,肥胖、运动、酒精等,都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体现。这些年,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2020年,乳腺癌以42万的新发人数占据中国女性癌症新发病例数榜首),在苏教授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西化,导致乳腺癌发病率也在向欧美国家靠齐。

 

对于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二者均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是乳腺癌的风险因子之一。长期使用避孕药或滥用激素类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既往有研究证实可增加乳腺癌的致病风险。

 

至于哺乳和无生育,其实是存在一些争议的。过往,有研究表明,推迟生育、分娩次数少、没有母乳喂养经历等,都会使女性受到更高水平的雌激素影响,从而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概率。

“但乳腺癌可在不同年龄层女性中发病,它的分期和分型也有很多种,是一类相对复杂的疾病,不可以一概而论。”

 

苏教授表示,国际上也有不少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统计数据,推翻了原有的结论。所以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前来看是没有定论的。总体而言,站在优生优育的角度,苏教授还是主张女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越早完成生育大计越好。

 


 在中国
乳腺癌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

 

“全球第一大癌症”来势汹汹,在我国,乳腺癌不但发病年龄早(平均45~55岁,比欧美国家提早了10年),发病高峰时间长(集中在45~50岁和65~70岁两个年龄段),且发病率也在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持续上升。

 

但好在,比起肝癌、肺癌等凶险的癌症,乳腺癌更像一只“纸老虎”。至少,只要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它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所有癌症之中,都是位居前列的。

 

2018年,根据世界癌症生存项目CONCORD研究发布的观察结果显示,2010-2014年女性乳腺癌年龄标化5年净生存率在25个国家达到了85%以上,其中美国为90.2%、澳大利亚为89.5%。

 

与欧美国家相对比,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净生存率为83.2%。

 

为什么会与欧美国家存在7%左右的差距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乳腺癌的诊疗措施并没有完全做到位”。

 

苏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乳腺癌与欧美等高收入国家乳腺癌的4点差异。

 

01、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早

前面有提到过,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集中在45~55岁,比欧美国家普遍提早了10年;55岁以后发病率逐渐降低,但在60~69岁有小幅上升。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可能与暴露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女性数量增多、人口老龄化,以及各年龄组发病率的上升有关。

 

02、中国乳腺癌筛查普及率低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方法,在无症状人群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癌患者,以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人群乳腺癌死亡率的目的。基于中国22个肿瘤登记点资料的趋势分析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0%,这从侧面揭示了我国乳腺癌筛查工作的不到位。

 

03、中国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增多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在中国,正是由于筛查不及时、诊断的延误,导致一部分乳腺癌患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病情持续发展与恶化,进展为晚期乳腺癌。

 

04、中国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相关知识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如果不是自身罹患了乳腺癌,或身边的亲朋好友遭遇了这个病,很多人可能对乳腺癌知之甚少。现阶段,中国民众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与乳腺癌相关的健康知识也有待普及。

 


 这是最贵的房子
   请定期检修!

 

基于我国乳腺癌的诊疗现状,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对于中国女性而言,尤为重要。

 

“世界上最贵的房子是乳房!”苏教授作了个形象的比喻——老房子住久了。都还得时不时请人上门检查和维修,以排除安全隐患呢;何况是人肉做的乳房,上了年纪也一样,得定期筛查,有病早治!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协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对于不同风险和年龄段的女性,具体的筛查方法及筛查间隔时间有所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整理了如下较为直观的表格,可供读者朋友们参阅。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问,怎么判断自己是一般风险女性还是高风险女性?

 

同样,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方便大家一目了然地对照。

 

至少符合下表1~7中任意1个条件的女性,即为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不属于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范围的妇女,则为一般风险女性。

 


注1.一级亲属:指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
注2.二级亲属:指一个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
注3.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中,至少有1位在45岁以前曾患乳腺癌。

 

综上,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就能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大大改善乳腺癌的总体治愈率!

 

战胜“世界第一大癌症”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康倩|撰文
陈怡医生 尤秋婷医生|审核
刘乔宁|排版

标签来源:诊断检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州苏逢锡专科门诊部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94541号
扫码了解乳腺肿瘤最新资讯
× close